Uber的总体目标从未与印度消费者保持一致

上周,有传言称印度有OLA和Uber合并的传闻,而在Uber向东南亚竞争对手Grab出售Uber之后,这些传言愈演愈烈。 与东南亚地区一样,Ola印度和Uber印度这两个实体均由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支持,后者在这两个实体中均拥有多数股份。

尽管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否认了这些传闻,声称印度是其最大的市场之一,但商业理由却暗示了这一点。 出租车叫卖应用已经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来吸引和留住客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利润率,并且由于这两个实体都是软银的投资,因此合并似乎可以阻止日益增加的损失。 优步还计划在2019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这使得在有利可图的市场(拉丁美洲)进行整合成为更可行的选择。

虽然这次合并是Ola的胜利,但Uber从未真正参与其中。 其减少汽车拥有量和推广共享经济概念的总体目标与印度消费者的抱负行为和思维方式从未相符。 根据Uber前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的说法,出租车招呼应用程序从来都不是他的竞争对手,真正的竞争对手是汽车经销商。 他的目标是使Uber更具成本效益,以至于人们不再购买汽车。 正是这个总体目标是Uber战略的基础,尽管这个目标在西方国家是可以实现的,但它永远不会与印度消费者割裂。

消费者的行为使印度的许多营销和产品专家感到困惑,在印度,一种看似实用和明显的人类行为却完全是一种不实际的行为。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与购买自己的车相比,以Uber乘车的形式节省成本似乎是理想的行为。 但是, 印度消费者有志向,他想展示自己的成功,他想展示自己的向上机动性,而买车是展示成功和向上机动性的最大标志之一。 摩托车已经或多或少地满足了印度的出行需求,这是他或她在购买汽车时所满足的理想需求。

从营销角度来看,Uber消除汽车拥有权的目标类似于塔塔纳米(Tata Nano)为印度制造最便宜的汽车的目标。 尽管有塔塔品牌,但客户对汽车的态度并不冷淡。 为什么? 简而言之,因为它被描绘成最便宜的汽车。 再一次,有抱负的印度客户希望展示他的成功和向上的机动性,这并不是通过购买“最便宜的汽车”来实现的。 尽管Nano承诺负担得起,但Uber承诺方便和节省成本

但是印度客户正在寻找向上的移动性和展示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