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和匿名支持暴力吗?

社会群体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去个人化,这一概念被Festinger,Pepitone和Newcomb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个人不被视为或不注意个人时,内在约束就会消失”。 (迪纳,1976年)。 早期的理论表明,去个体化完全是心理状况,与群体行为和行为一起出现。 然而,对于什么原因会产生去个性化的感觉,还有一些不确定的观点。 因此,研究了一些重要变量,例如小组人数,匿名,自我意识和禁忌。 但是,关于去个体化理论还没有任何完全支持的解释(Diener,1976,1979; Goldberg和Jaffre,1982; Jorgenson和Dukes,1976; Postmes和Spears,1998)。 本文将讨论不同研究者研究的个体化,群体规模和自我意识等变量,以及它们与群体行为中匿名性的关系。 LeBon在1900年代提出了去个体化的想法。 根据勒邦的说法,当人们在人群中行动时,他们变得轻率且不负责任。 匿名性,暗示性和传染性的心理机制共同导致“心理人群”,在这种人群中,个人投降了集体思想。 勒邦(LeBon)提出这个想法后,便将其命名为非个人主义(Festinger,Pepitone和Newcomb(Diener,1976)。 非个体化理论的目的是解释“什么促使人群有时以不文明和暴力的方式行事”(Postmes&Spears,1998)。 根据津巴多(Zinmbardo)的理论,去个体化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减弱和对他人进化的关注最小化而产生的。 此外,匿名,群体存在和唤醒是Zimbardo的去个体化理论的中心变量(Diener,1976; Postmes&Spears,1998)。…